欢迎光临布联网!请登录免费注册
快速发货
交易保障
o2o
线下体验
  • 布联讲堂

布联网 > 布联资讯 > 布联讲堂 > 布联讲堂:华夏有衣,大美汉服,中华服饰千年演变

布联讲堂:华夏有衣,大美汉服,中华服饰千年演变

  • 2017-03-23 10:13:00
  • 来源 :布联网
  • 布联网原创
分享文章

中华服饰的发展演变

        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历经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变化,形成了博大精深、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体系——华夏文明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中华文明的体系中,传统服饰文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、经济发展和风俗变迁,标示着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状态和精神面貌。

QQ截图20180416103452.png

先秦(前771—221)

        中国的衣冠服装历史上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代,大约在夏商时期服饰制度初见端倪,到了周代渐趋完善,并被纳入“礼治”范围。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、地位而有所不同;

        周时期的华夏服饰是上衣下裳,束发右衽,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,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。


        春秋战国时期,在服装方面最重要的变化,”深衣“广泛流行和”胡服”出现。

        频繁的战争促进了汉族宽衣博带、长裙长袍服装的改革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装改革,“胡服“从此盛行。


秦汉(前221—220)

        秦汉时期,服装以袍为贵。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,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规定官至三品以上者,绿袍、深衣。平民穿白袍,都用绢制作。汉代四百年来,一直用袍作为礼服;

“袍“成为中华民族广为穿用的传统服装之一,至今在民间和东南亚地区仍有沿用。

QQ截图20180416103505.png

魏晋南北朝(220—581年)

        魏晋南北朝时期,佛、道思想成为时尚,服饰方面也“宽衣博带”,力求轻松、自然、随意的感觉;同时,民族间战乱频繁,却也给了各民族在服饰上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机会,各民族服饰相互融合,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,受胡服的影响强烈,将胡服中窄袖紧身、圆领、开衩等因素吸收到原有的服饰中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整体上,服饰承袭秦汉的遗俗,有衫、裤、褥、群等形制,并逐渐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进行改良。


隋唐五代(581—960年)

        隋唐时期,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,政治稳定,经济发达,生产和纺织技术进步,对外交往频繁等,都促使服饰空前繁荣,服装款式、色彩、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。服饰主要可分为:汉服中的衫裙、圆领袍服与胡服三种配套服饰。


宋代(960—1279年)

        两宋时期,服装的颜色、款式多承袭唐代,由于程朱理学的影响,服饰比较拘谨保守,色彩也不及以前鲜艳,给人以质朴、洁净、淡雅之感;“东坡巾”成为当时时尚和流行。


辽金元(9071368年)

辽、金、元时期的服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既沿袭汉唐和宋代的礼服制度,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,中华服饰进行了民族大融合。


明代(1368—1644年)

明朝时期,服饰恢复汉族的传统,禁穿“胡服“,”上承周汉,下取唐宋“,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;

明代男装,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,头上戴四方平定巾,一般平民穿短衣,裹头巾;

        明代女装,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,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、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。日常穿的是短衫长裙,腰上系着绸带,裙子宽大,样式很多,像百褶裙、凤尾裙、月华裙等;

QQ截图20180416103459.png

        进入21世纪后,中式服装的发展同样是受到西式服装及西方生活方式的挑战,大量国外知名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,服饰的消费呈现个性化、时尚化、品牌化的发展趋势,消费者也逐步由过去的跟风、狂热的消费习惯变得更为理性。服饰的风格也呈现多样化、多元化,有复古、环保、中性、嘻哈、韩式、混搭等等。

中式服装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,中国元素、中国风的服饰也逐步被部分消费者接纳并喜欢;

2001年唐装的出现,及2013年中国国家元首的世界亮相都推动了中式服饰的发展。


更多精彩,尽在现货面料交易平台——布联网




版权所有: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,内容合作请发邮件到:1683069673@qq.com

相关文章